登录|网站导航
首页公司简介车型库产品供应公司动态联系我们


扫一扫进入移动商铺

公司动态

见微知著,从大师身上学大国匠心

时间:2018/1/17 浏览量:4312

前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有一个很流行的短语,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命运不会偏袒和眷顾任何人,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多数人的平安喜乐,幸福安康,一定是因为有另外一些人,在低调中默默为你复出。青春年少时,我们自己那些快意活法,都是来自父母的躬身托起。当下的平安顺遂,也定是因为有人以超越常人的使命感和事业心,替我们承担了重量,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劳和汗水,为美好生活铺路。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一周前,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如果不是因为在人民大会堂的这次颁奖,也许有人一辈子也不会认识这两位摘得我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80后”老人——侯云德、王泽山。

他们一个是病毒学和基因工程专家,自称“坐在火山口上的人”,近10年来率领团队成功应对国内外发生的多次重大传染病疫情,让我们免于疾病之厄;另一位是火炸药专家,将60年的科研生涯,贡献给了我国的火炸药事业,他说,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他还要继续努力,无愧这个新时代。大师风范、家国精神,闻之让人动容,仔细了解他们的故事,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将病毒比作危害人类健康的地狱魔鬼,那他就是当代人间降魔捉鬼的'活钟馗’!”这段对侯云德院士的评价一点不夸张,中国人口众多,任何小的疾病,一经扩散传播,就有可能让民众蒙受巨大的磨难。

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

2003年春天的那场非典让人们看到在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面前,人类仍然有非常脆弱的一面,人们一时间谈“非”色变。而在2009年,全球又突发甲流疫情,国外死亡人数上万名。侯云德作为国家级联防联控机制的专家组组长,仅用87天就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中国也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甲流疫苗上市的国家。

侯云德还依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新疫苗的新特点,提出了接种一次实现防疫甲流的新方案并大获成功,世界卫生组织也根据中国经验修改了“打两针”的建议,认为一次接种预防甲流是可行的。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国取得了多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

在此之后,虽然H5N1等凶险的新发病毒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袭,但都未能在我国导致重大疫情。从非典时期的被动防御到甲流防治的多项世界第一,短短几年,我国在传染病综合防控领域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侯云德——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技术总师,他和他带领的团队,为我们织就强大的传染病综合防控体系。

业内人士将侯云德称为“坐在火山口上去扑灭火山的人”,在我们国家多次的重大疫情管控过程中,他都是专家委员会主任,是那个需要去“拍板”的人。这种时候,拍板意味着责任和担当,更意味着专业。

病毒学和基因工程专家侯云德

敢于在“火山口”上眺望,守护百姓健康,侯老的魄力来自于多年的知识积淀。20世纪60年代,在苏联留学期间因研究仙台病毒做出开创性成就,侯云德就被破格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归国后,侯云德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α1b型干扰素基因,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的先河。1990年,当时年过六旬的侯云德还独自完成了100多万字且专业跨度极大的《分子病毒学》一书,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为全面系统的分子病毒学专著。

如今虽已是89岁高龄,还饱受癌症折磨,但侯云德始终铭记和关心的,却是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传染病防控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而降低艾滋病、乙肝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义务。”

和侯云德一样,火炸药专家王泽山也是一个将毕生心力都献给了国家和事业的伟大科学家。火炸药是火炮、火箭、导弹等火力打击武器的能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武器装备的水平。虽然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在近代社会数百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火炸药技术却一直落后于西方。

王泽山几十年来孜孜以求,通过现代科学手段,首创了火炸药资源化系列再利用技术,发明低温感含能材料,并研发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远射程与模块装药技术。让我国火炮的射程提高了20%以上,弹道性能全面超越世界所有国家同类火炮,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在效能、工艺推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使中国古老的发明重新绽放出新的活力。

火炸药专家王泽山

按照从事行业的功能细分,侯云德为国人筑就一道健康的防火墙,让普通老百姓免于病痛,王泽山则是通过建设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国人筑就一道和平的防火墙。天下大道,殊途同归。虽然两位科学家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但他们身上折射出的那种敢为人先、勇攀高峰、不断前行创新的匠心,却又是如此高度一致。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1999年设立以来,共有27位科学家登上了这一我国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在这其中,有广为人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青蒿素的发现和应用中做出卓越贡献的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有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孙家栋、核武器发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程开甲,更有不太为世人熟悉的多位老一辈科学家们。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将毕生之精力,投入为人民谋安定幸福的事业之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何为担当、何为责任;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在科研界,这样一群老骥伏枥的人带领着团队,在那些被西方长期垄断、鲜有中国人涉足的科学领域,创造出领先世界的成果。 

在制造领域,科技界具有的,难能可贵的匠心精神也在鼓励着有识之士,奋力向前。过去,汽车对于中国人来说也曾是一片荒芜之地,以吉利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崛起于草莽,“一生只做一件事”,将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倾注于造车之上,以创新技术为基础,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付出,推动着核心技术能力的进步和突破,逐渐具备在世界级舞台上参与竞争的实力。

吉利汽车宝鸡工厂

“对于汽车来说,非常需要工匠精神,要把每一个零部件,每一辆汽车都制造得无可挑剔,把每一个用户都服务得满满意意。”自吉利诞生以来,李书福董事长一直以匠心为己任:“工匠精神的本质,就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理想和追求。”

G20峰会礼宾用车吉利博瑞

这种责任感不仅鼓舞着吉利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每个人的精品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当之无愧的冠军企业;鼓舞着吉利激流勇进,在国际化的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为中国制造摇旗呐喊;更是鼓舞着吉利在前瞻技术领域不断加码,在产品的智能、安全、互联等领域具有可与外资品牌媲美的优势。

汽车制造门槛高,是技术,更是一门严肃的艺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跃居全球第一,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目标又进了一步。但能否抓住机遇实现超车,关键在于脚踏实地,核心技术是没有捷径的,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在吉利身上,每一次产品线升级与自我超越,伴随着的都是技术能力的提高与进步。

过往20余年是如此,未来这一逻辑也不会变。今天,当我们向这些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致敬时,我们更希望包括汽车在内,所有的中国制造业都能见微知著,学习大师身上的大国匠心。眼下,中国制造已经有信心站立世界潮头之上,我们更期待有一天,“中国智造”可以真正引领时代。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电动汽车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VIP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电动汽车网 业务咨询:15658057296
电动汽车网(2014-2024)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电动汽车网 手机站 m.cnev.cn
备案号:浙ICP备15032002号-1